“运河科创学镇”绘新景
来源:火狐直播吧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9-21 19:54:34

  “乐享八坼合集”文旅宣传册、本土咖啡尝鲜装、多项新生专属优惠福利……9月6日,苏州大学未来校区迎来迎新季,吴江八坼街道联合当地多家企业向533名2025级新生送上诚意满满的“大礼包”,帮他们更好地熟悉新环境、融入新生活。

  加码服务苏州大学未来校区,背后蕴藏着八坼街道强化“运河科创学镇”发展定位的决心。今年以来,当地立足自身资源特点,既强练“内功”,又善借“东风”,加快提升治理能力、完善功能配套、优化公共服务,为“运河科创学镇”建设注入新内涵。

 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,发展是安全的保障。八坼街道坚持抓发展与抓安全同谋划、同部署、同推进,以高效能治理营造“运河科创学镇”安全和谐的发展环境。

  为进一步筑牢安全防线月,八坼街道成立专项工作组,通过强化责任落实、制定任务清单、实施挂图作战,加快解决区域内突出的消防安全风险隐患问题。

  过去,由于街道各职能部门缺少一体化的联动机制,八坼的消防安全网织得不够密,一些场所成为检查盲区。“工作组成立后,全面梳理辖区各类场所,结合‘五位一体’工作体系,启动实施了生产类企业、餐饮店、非生产企业及商场市场等七个消防安全专项检查行动,把治理的触角延伸到角角落落。”工作组组长、八坼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凌强介绍。

  为确保排查效果,每个专项行动小组均由消防工作站、派出所的专业技术人员带队,综合执法、安全环保等队员协同配合。不同专项行动还按照场所特点分别制定检查标准,比如,餐饮店厨房使用明火一定要做好实体墙、防火门等有效的防火分隔;甲、乙类仓库一定要使用防爆灯具、防爆开关,电气设备要符合有关标准等。

  辖区内还存在不少二三十年历史的老厂房,消防硬件设施跟不上要求,但又没法大拆大改。遇到类似情况,工作组便会采取“一企一策”的方式推进整改,既最大限度消除隐患,也保障企业利益。截至目前,消防安全专项行动已累计检查企业、店铺1900多家,发现并整改隐患3303个。

  八坼工业公司数多,“厂中厂”的情况较为普遍,成为安全整治提升的另一个重点。针对这些“厂中厂”小而杂的特点,工作组开展全方位、地毯式摸排,不仅从91个企业地块上排查出400多家企业,还摸清了出租面积、承租用途、承租单位主要风险点等基础信息,有的放矢加强源头治理。

  某贸易公司承租鸿福制造地块内的厂房作为仓库,并储存大量易燃的高度白酒,极易引发火灾险情。发现这一情况后,工作组多次与仓库现场负责人做沟通警示,要求立即整改,但对方均以很多理由推诿拖延。

  为尽快消除隐患,工作组果断联合街道综安办(安环)、派出所(消防)、消防工作站等多个职能部门,共同约谈该地块的产权单位负责人及仓库实际经营负责人,精确指出其违规事实及可能承担的严重法律后果。两方负责人认识到问题严重性和存在的消防风险,态度发生根本性转变,事后在职能部门的专业指导下迅速落实了整改。

  接下来,八坼街道将持续排查梳理安全和消防薄弱环节,做好问题隐患查漏补缺,为区域发展筑牢安全底座。

  作为涉农街道,八坼街道下辖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,可以说,乡村构成“运河科创学镇”的发展“底盘”。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目标,八坼街道积极深挖土地潜力、创新业态布局、延伸产业链条,持续推动农业转型升级,促进农民增收致富。

  新技术赋能产业提质。今年3月,素有“菌中之王”美誉的羊肚菌在农创村试种成功,迎来了首批采收。返乡创客通过优化大棚种植技术,精准营造“温度18℃、湿度70%”的生长环境,让这一“菌中黑金”在八坼落地生根,极大提升了农田亩均效益。

  在汤华村,投资近1200万元的吴江区种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(八坼基地)已建成揭牌。该中心配备现代化育秧工厂、种子仓储和农机农资仓库等设施,并配套建设1000亩水稻、小麦育种试验田,构建“科研+生产+推广”一体化发展格局,后续还将持续推动优质种源繁育、农业科学技术成果本地转化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,为八坼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科技动力。

  新业态激活乡村动能。苏州云航低空无人机研学基地内,无人机旋翼嗡嗡作响,学员们在教练指导下操控无人机完成转向、悬停等精准动作。基地配备多媒体智慧教室、无人机装配实验室及VR模拟飞行中心等现代化设施,可开展CAAC无人机执照培训、行业应用与青少年低空科普研学,实现“农文旅+低空科技”的创新融合。

  借助八坼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东风,新营村引进渔小白现代渔业综合示范区,通过对鱼池升级改造、新建道路绿化,推动废旧鱼池转型升级,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35万元。渔小白公司负责这个的人说,未来将进一步丰富业态,扩大路亚垂钓、露营烧烤等项目规模,强化服务质量与差异化经营,加强与周边项目联动,推出综合性农文旅套餐,吸引更多游客。

  新理念引领融合发展。八坼街道精心打造八坼现代农业产业园,科学规划“五区一中心”产业布局,涵盖循环农业区、设施农业区、绿色水产区、水生植物区、休闲观光区和综合服务中心。产业园以生态循环产业为主导,依托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底蕴,结合田园湖荡资源,积极发展农业体验与观光旅游,实现一二三产深层次地融合与协调发展。

  新农人耕耘希望田野。今年初,一场火爆的钓鱼精英赛在黑龙村诚蕊垂钓中心成功举办,吸引苏州及周边地区220余名垂钓爱好者参赛。“85后”新农人钱留平依托本村丰富鱼塘资源,打造专业化垂钓中心,积极探索“体育+文旅+农业”发展新路径。他满怀期待地说:“希望让更多城里人爱上这座水乡,让赛事成为乡村振兴的‘活水’。”

  八坼的乡村蜕变,源于技术、业态、理念与人的同频共振。当科技为农业插上翅膀,当文旅为乡村聚拢人气,当新农人们用梦想浇灌故乡的土壤,乡村振兴便从蓝图走向了现实。

  建设“运河科创学镇”,八坼街道不仅仅注重产业高质量发展,更多的还有“投资于人”理念的落地生根——通过加强城乡功能建设,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,让广大居民在繁忙工作之余寻得生活之美。

  农贸市场是完善城市功能、美化城市环境、方便周边居民的重要民生工程。今年初,经营使用十几年的八坼农贸市场经过改造焕然一新,市场布局、硬件设施得到优化的同时,内部还设立社区大食堂、便民服务区、市场服务台等区域,极大提升购物体验和便民服务能力。

  八坼松花蛋、八坼米酒、农创村黄桃、直港村葡萄、真滋味方便菜、佳禾食品牛乳茶……8月15日,由八坼街道推出的“八尺有味·文明市集”在八坼农贸市场火热开集,当地各类特色产品一应俱全。依托八坼农贸市场内的闲置空间,“八尺有味·文明市集”将每半月开集一次,每期持续3天,打造成为居民“一站式”购物消费的网红打卡点。

  在快节奏的职场生活中,不少年轻人不得不长期依赖外卖,面临口味单一、卫生存疑的问题;又或者因为厨艺不精,常常陷入“要么吃泡面,要么下馆子”的两难选择。今年3月,占地约300平方米的八坼社区食堂开始运营,为周边“打工人”提供了性价比更高、也更为健康省心的就餐选择。该食堂采用明厨亮灶设计,透过玻璃墙可清晰看到后厨的标准化操作的过程,每日供应的菜品有十余种,荤素搭配、分量充足,价格从4元到15元不等,还提供免费例汤和小菜,真正的完成“花小钱吃好饭”。后续,八坼社区食堂还将由单餐供应升级为一日三餐,同时延长营业时间、扩展就餐区域,进一步拓宽服务受众面。

  吃喝“不愁”,玩乐也要“无忧”。当地积极用好乡村资源,持续拓展农文旅融合新业态,打造休闲娱乐新场景。直港村开发“莘七线沿线水果采摘风光带”“苏大南门创客水果采摘风情线”两条主题线路,将生态观光、农事体验等多元业态有机融合,让游客在享受采摘乐趣的同时深度感受田园风情。双联村以“徐灵胎”中医文化为基底,将中医药文化和乡村文旅创新融合,打造集中药、蔬果采摘、研学体验、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营地——洄溪小筑生态营地,并发布了吴江首条“医道同源”研学线路。

  镇区同样藏着“诗与远方”。八坼老街深处坐落着一座“飘浮的客厅”——八坼学镇会客厅。会客厅涵盖书吧、咖吧、半户外剧场、展厅、会议室等不同功能区域,一层镂空的设计使整个会客厅就像“飘浮”在空中,登上屋顶的制高点,可以俯瞰整座老街,寻找一份有别于城市喧嚣的古朴与宁静。

  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,八坼这座“运河科创学镇”正持续绽放新的光彩,徐徐铺陈一幅科技与人文交融、创新与温度共促、传统与未来相映的精彩画卷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
上一篇:一线应急救援配备

下一篇:成年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区

工业照明